猪周期是个恶性循环的过程
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,指“价高伤民,价贱伤农”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。“猪周期”的循环轨迹一般是:肉价上涨——母猪存栏量大增——生猪供应增加——肉价下跌——大量淘汰母猪——生猪供应减少——肉价上涨。 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,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,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,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,周而复始,这就形成了所谓的“猪周期”。 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,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,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,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,周而复始,这就形成了所谓的“猪周期”。期循环轨迹一般是:肉价上涨——母猪存栏量大增——生猪供应增加——肉价下跌——大量淘汰母猪——生猪供应减少——肉价上涨。从这里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人为的痕迹,快进快出以及养猪的不长久性打造了猪周期的永生。 我们经常说猪周期为什么这么难以规避,我们也说这是经济的一种客观现象,我倒觉得不如说是人为的客观性的存在,利益驱使的客观性。今年我们说进入小周期时代,为什么呢?规模化的影响,产能进退速度的影响。但是我倒觉得规模化如果用不好的话照样难以抚平跳动的猪价。养猪就是要有一种价高莫敢、价低莫懒的态度。养猪业需要专业的养猪人才能降低猪周期的风险,如果这个行业里规模化发展靠的是商业性的养殖户,那样只会加剧行情的波动。因为他们身上了少了专业养猪人身上一个最重要的东西——行业责任!我们经常要大数据要透明的信息,殊不知如果我们自身不能回归理性,整个行业不能冷静,最终也不过是陷入恶性循环。 中国生猪业已经出现多次周期性波动,这个周期一般在2-3年左右。如2003年、2004年,猪价高,导致生猪生产发展很快,结果到了2005年、2006年,猪价又大跌,养猪户不得不大量减少母猪,结果又导致2007年、2008年猪价大涨,随后,又开始一轮猪价下跌,进而踏入了猪价的上升通道。这种周期性大幅波动,使猪农叫苦不迭,“赚一年、赔一年”,“价高伤民、价贱伤农”。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谭砚文教授分析,这种周期性波动不断,当中有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。 一是加快生猪的产供销一体化建设。有数据显示,中国的生猪散养比例占到了80%,规模养殖仅占20%。散养猪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,造成中国生猪生产、加工与销售的脱节,供需失衡就会导致游资的介入,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。 二是完善补贴政策。猪肉价格高时,社会各方都关注,为了增加市场供应量,相关部门出台各项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,比如实施能繁母猪补贴等。但实际上,这时候价格已经给养猪户发出了收益趋增的信号,再给予补贴,只会使扩大生产的信号更强,导致下一轮供应量过多,反而增大了生产的波动性。 三是提高预警信号。现在经营者多少都有了一定的“猪周期”意识,但绝大多数散养户并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,再加上盲目的追涨惜售与恐跌滥杀,从而导致养殖户始终处于受损最大的弱势。 四是发展规模化养殖。要化解这种周期性波动,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规模化生产。散户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始终是比较弱的。通过各种扶持、鼓励措施,发展生猪的规模化生产,增强养猪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,这是加快跳出生猪周期性大幅波动的关键。